黑龙江出台省级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办法

       黑龙江省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黑龙江省采购办")在日常监管工作中发现,很多采购项目都集中到当年的第四季度实施,财政支出极不均衡。年底采购项目扎推,致使集中采购机构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非常大。
       这两个问题交织在一起,既给政府采购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了较大阻力,又催生了《黑龙江省省级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出台。黑龙江省采购办主任刘梓久坦言,制定《办法》既是为了将近年来黑龙江省政府采购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在程序上加以规范,也是落实2012年年底黑龙江省财政厅就政府采购工作作出的有关决定。
     《政府采购信息报》记者发现,《办法》不仅涵盖预算编制、计划编报和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合同签订以及后期监管等政府采购全流程,而且着重对各关键环节、突出问题、重点操作流程进行规范,花大力气根治预算执行不均衡的问题。
       "《办法》实施半年来,我省预算执行率比去年有所提高,效果已初步显现。一是在使用专项资金项目大量下放给市县采购的情况下,省本级采购量并未减少;二是相关单位都在按要求编报预算,并尽快组织实施采购。相信假以时日,将有效解决预算执行不均衡的问题。"刘梓久说。
       在日前召开的第八届全国政府采购监管峰会上,《办法》因为目标明确,执行效果初显,被评为"十大科学化管理创新制度"。
       历时三个多月制定完成
       据介绍,自2000年黑龙江省开展政府采购工作以来,《办法》是第一份省本级规范性文件,全面、系统地明确了省本级从预算编制、执行到监管等政府采购全流程操作规程,重要性不言而喻。
       黑龙江省采购办历时3个多月才制定出台《办法》。刘梓久表示,《办法》涉及近2000家省级预算单位,容不得半点马虎,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内容不能有歧义或者表述模糊不清,让预算单位无法操作。"在《办法》制定过程中,我们内部召开了五次研讨会,拿着成稿相互'挑刺找茬',逐字逐句、一条一条地论证。"刘梓久介绍。
       黑龙江省采购办工作人员刘佩玉告诉记者,《办法》出台前曾提交黑龙江全省财政工作会议讨论,广泛听取包括所有市县在内的与会代表意见和建议,几经易稿,千锤百炼终成文。关于《办法》修订和征集意见的次数,刘佩玉笑着说:"修改完善内容的次数多得真的记不清了。"
       逾期申报采购项目不实施
       记者了解到,《办法》在时间、采购活动组织和采购预算执行三个方面变化明显,需要相关单位格外留意,以免影响后期采购项目的正常实施。
       尤其需要说明的是,针对采购项目集中在第四季度实施、预算执行不均衡等现象,《办法》明确划定了预算编制、计划申报、采购活动实施等时间节点,预算单位逾期申报的采购项目将不再实施,以此实现预算执行均衡化。
       在相关时间节点变化上,《办法》清晰列出四个时间节点:7月31日是政府采购预算调整截止时间;8月31日是政府集中采购计划申报截止时间;9月30日是其他采购计划申报截止时间;规定时间节点以后出现的使用专项资金项目,编入下年度政府采购预算。
       在采购活动组织上,充分下放采购权限给基层单位。《办法》规定,中央或省级财政安排的涉及需要市、县及个人(如农民)配套的专项资金采购项目,以及由中央或省级财政安排,主管部门对本系统市县级预算单位配备的物资、设备、装备等采购项目,直接编入市县政府采购预算,并由市县财政部门组织采购,不再编入省级政府采购预算。
       对于符合特定条件的采购项目,黑龙江省采购办可直接委托中介机构组织采购,条件是采购计划比较集中,黑龙江省政府采购中心难以按时完成采购任务,或者是合同估算价格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进口机电产品采购项目,将直接委托给具有相关资质的代理机构实施,以缓解预算执行过度集中、影响进度和效果的问题。
       无故拒签合同将受罚
       刘梓久介绍,如果采购单位对中标结果不满意或者中标供应商低价恶性竞争、规定期限内难以供货,就可能导致相关当事人不按规定时间签订采购合同,并影响预算执行及项目实施进度。
       对于类似问题,《办法》给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相关当事人可以书面向黑龙江省政府采购中心或社会代理机构提出申诉,由省政府采购中心或代理机构调查了解情况,并在7个工作日内协调解决。
       如果协调解决无结果,再报黑龙省采购办分两种情形处理:责任在采购单位的,黑龙省采购办向拒不改正的预算单位发催办通知,同时将催办通知报送纪检部门备案;责任在供应商的,按照《政府采购法》等有关法律规章对拒不改正的供应商进行严肃处理。这从侧面促进了采购单位和供应商之间的沟通,可以积极推动政府采购工作健康发展。
        "《办法》的实施全面打响了我省省级政府采购预算执行管理的'攻坚战',从目前情况看,有效缓解了预算执行过度集中、财政支出进度不平衡等问题。"刘梓久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