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清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 公众参与环境监督
2013年12月31日,我国首例政府委托第三方监督企业环境责任协议——清镇市政府与环保组织签订的《公众参与环保第三方监督委托协议》正式出炉。《协议》商定,清镇市政府以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委托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对政府相关部门和辖区一、二、三产企业进行第三方监督。自此,政府和企业成了“运动员”,公众和环保组织当上“裁判员”,一种全新的环境社会评价体系和问责制度得以建立。
清镇市为何主动花钱买监督?《协议》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公众如何履行监督责任?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展开了走访。
起因:“三联动”护水见成效
“清镇的区位十分敏感。如何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行不悖,是清镇市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1月7日,清镇市副市长倪治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清镇距贵阳22公里,不但坐拥整个贵阳市市民的饮用水源,而且位于珠江、长江生态屏障。此外,区内资源丰富,聚集了许多矿产企业。
“一直以来,清镇市高度重视辖区环保工作。但辖区部分企业缺乏环保意识,存在乱排放现象,给环保工作造成很大压力。”倪治军说。为推进清镇生态文明建设工作,2012年底,清镇市建立起生态文明建设“三联动”机制。
“三联动”机制包括公众参与机制、行政联动执法机制和司法联动机制。为鼓励公众参与环保,清镇市组建了一支300余人的生态文明建设志愿者队伍,以及一支约400人的生态保护信息员队伍。为建立行政联动执法机制,清镇市成立了生态保护综合执法大队,设立了生态保护有奖举报中心、生态文明建设基金、生态损害鉴定评估中心等。为完善司法联动机制,清镇在市检察院成立了生态保护检察局,在市法院设立了生态保护法庭;市公安局、检察院和法院还在红枫湖边设立了司法生态修复园,使之成为生态文明教育警示基地。
“三联动机制收效良好,很多企业都在逐渐转变理念,进行科学开采、资源就地转化和植被恢复。”倪治军说,为进一步深化公众参与机制,今年底,清镇市政府主动与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对接,邀请他们监督辖区企业和部门,进一步完善清镇环保机制。
创新:打造“清镇环保新模式”
“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是一个公益性环保组织,在贵州地区很有影响力,老百姓也认可该中心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因此,清镇市才决定邀请他们来做第三方监督。”倪治军告诉记者,经过前期对接和商议,去年12月31日,中国水安全基金联合发起人黄成德代表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和清镇市政府签订了《公众参与环保第三方监督委托协议》。协议规定,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的监督对象为清镇市辖区内一、二、三产企业和行政部门,监督时限为两年,具体为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
《协议》规定,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将以清镇市独创的“三联动”机制为基础,采用国内外权威专家和当地群众一同行动的方式,帮助并监督企业提升环保意识和污染防治能力,做到达标排放,让当地老百姓满意。在监督企业的同时,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还将监督清镇市生态局、安监局、质监局、经信局、农业局、发改局、卫食药监局等职能部门依法依规履职,共同打造“清镇市环保模式”。
具体而言,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将以公众参与的形式,配合清镇市政府对清镇市辖区内的一、二、三产企业进行守法教育和污染监督,配合当地政府做好各企业周边群众的法制宣传及生态文明教育。同时,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将针对性地开展企业驻点长期监督工作,并每月提供企业监测报告书交生态局备案;对辖区企业进行充分调研,年终提交调研报告并提出可行性措施,指导企业整改。
趋势:公益组织广泛参与监督
“清镇市开创了首个政府购买监督服务的新机制。在未来,公益环保组织参与第三方监督将成为一种趋势。”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相关负责人黄成德说。
谈及公众参与环保监督的好处,黄成德说:“像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这样的公益环保组织,作为第三方监督者,可以有效降低生态事故发生率,帮助鉴别生态事故的责任,对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公证判定。”
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自成立以来,一直积极参与贵州+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督和治理工作。去年,该中心在大方县小黄村进行生态整治,让全村风貌为之一变,受到当地村民和环保部门的普遍好评。“过去我们一直十分关注清镇市的两湖一库生态保护问题,现在与清镇市政府签订了协议,建立起长效工作机制,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黄成德说。
微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都对这份《协议》“点赞”。网友“长安野人”说:“这是未来社会组织的主要业务范围之一。我们的官方微博@巴渝公益事业发展中心注册时,民政局就给我们增加了这么一条业务范围。”网友“陈杰”说:“这应当是环保类社会组织的一大发展趋势。公众站在独立而非对立的角度,以合法身份发挥深入的作用与灵活的功能。一方面承接、延展政府职能,令环境项目生根发芽;另一方面发挥资源协调与持续监督的第三方作用,力促环境问题的多方解决机制形成。”(王璐)
清镇市为何主动花钱买监督?《协议》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公众如何履行监督责任?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展开了走访。
起因:“三联动”护水见成效
“清镇的区位十分敏感。如何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行不悖,是清镇市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1月7日,清镇市副市长倪治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清镇距贵阳22公里,不但坐拥整个贵阳市市民的饮用水源,而且位于珠江、长江生态屏障。此外,区内资源丰富,聚集了许多矿产企业。
“一直以来,清镇市高度重视辖区环保工作。但辖区部分企业缺乏环保意识,存在乱排放现象,给环保工作造成很大压力。”倪治军说。为推进清镇生态文明建设工作,2012年底,清镇市建立起生态文明建设“三联动”机制。
“三联动”机制包括公众参与机制、行政联动执法机制和司法联动机制。为鼓励公众参与环保,清镇市组建了一支300余人的生态文明建设志愿者队伍,以及一支约400人的生态保护信息员队伍。为建立行政联动执法机制,清镇市成立了生态保护综合执法大队,设立了生态保护有奖举报中心、生态文明建设基金、生态损害鉴定评估中心等。为完善司法联动机制,清镇在市检察院成立了生态保护检察局,在市法院设立了生态保护法庭;市公安局、检察院和法院还在红枫湖边设立了司法生态修复园,使之成为生态文明教育警示基地。
“三联动机制收效良好,很多企业都在逐渐转变理念,进行科学开采、资源就地转化和植被恢复。”倪治军说,为进一步深化公众参与机制,今年底,清镇市政府主动与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对接,邀请他们监督辖区企业和部门,进一步完善清镇环保机制。
创新:打造“清镇环保新模式”
“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是一个公益性环保组织,在贵州地区很有影响力,老百姓也认可该中心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因此,清镇市才决定邀请他们来做第三方监督。”倪治军告诉记者,经过前期对接和商议,去年12月31日,中国水安全基金联合发起人黄成德代表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和清镇市政府签订了《公众参与环保第三方监督委托协议》。协议规定,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的监督对象为清镇市辖区内一、二、三产企业和行政部门,监督时限为两年,具体为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
《协议》规定,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将以清镇市独创的“三联动”机制为基础,采用国内外权威专家和当地群众一同行动的方式,帮助并监督企业提升环保意识和污染防治能力,做到达标排放,让当地老百姓满意。在监督企业的同时,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还将监督清镇市生态局、安监局、质监局、经信局、农业局、发改局、卫食药监局等职能部门依法依规履职,共同打造“清镇市环保模式”。
具体而言,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将以公众参与的形式,配合清镇市政府对清镇市辖区内的一、二、三产企业进行守法教育和污染监督,配合当地政府做好各企业周边群众的法制宣传及生态文明教育。同时,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将针对性地开展企业驻点长期监督工作,并每月提供企业监测报告书交生态局备案;对辖区企业进行充分调研,年终提交调研报告并提出可行性措施,指导企业整改。
趋势:公益组织广泛参与监督
“清镇市开创了首个政府购买监督服务的新机制。在未来,公益环保组织参与第三方监督将成为一种趋势。”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相关负责人黄成德说。
谈及公众参与环保监督的好处,黄成德说:“像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这样的公益环保组织,作为第三方监督者,可以有效降低生态事故发生率,帮助鉴别生态事故的责任,对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公证判定。”
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自成立以来,一直积极参与贵州+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督和治理工作。去年,该中心在大方县小黄村进行生态整治,让全村风貌为之一变,受到当地村民和环保部门的普遍好评。“过去我们一直十分关注清镇市的两湖一库生态保护问题,现在与清镇市政府签订了协议,建立起长效工作机制,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黄成德说。
微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都对这份《协议》“点赞”。网友“长安野人”说:“这是未来社会组织的主要业务范围之一。我们的官方微博@巴渝公益事业发展中心注册时,民政局就给我们增加了这么一条业务范围。”网友“陈杰”说:“这应当是环保类社会组织的一大发展趋势。公众站在独立而非对立的角度,以合法身份发挥深入的作用与灵活的功能。一方面承接、延展政府职能,令环境项目生根发芽;另一方面发挥资源协调与持续监督的第三方作用,力促环境问题的多方解决机制形成。”(王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