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级重点项目预算“公审”有利客观公正

  日前,安徽省首次邀请专家、学者等当预算“审判官”,对2014年16个省级重点项目进行预算“公审”。下一步,安徽省财政厅将扩大“公审”的覆盖范围。

  现实中,有些预算的编制管理工作存在不少弊端,尤其体现为缺乏外部监督和第三方评价机制,导致透明度不够。就“分蛋糕”问题,财政、审计部门和各相关单位之间,往往难以达成共识,审核结果经常与实际脱节。

  政府资金是纳税人的钱,公众对资金分配的知情权与参与权应予保障。安徽这种开门预算的做法,从多个方面进行公开评审,让财政预算编制过程成为公开、民主、沟通的过程,有利于保证预算结果更加科学、合理,有助于改变以往预算项目申报随意性大、时间长、效率低的状况。

  笔者认为,为保证“开门预算”评审更为客观、精准、公正,还有许多需要完善之处。其一,应科学组建预算评审专家库,完善专家评审机制。坚持广泛性和专业性相结合原则,对专家库进行充实完善,吸收基层工作者和普通公民代表,组建各专业领域的预算评审专家库。其二,加强评审人员业务培训,对参评人员适时进行“上岗”前财政预算政策专门培训,提升评审工作水平和质量。其三,根据部门职能实行分类评审,将预算单位按职能划分为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公共服务、社会管理、政务运行、群团组织等类别,提升评审效率和评审工作针对性;规范公开评审程序,保证预算评审工作公平、公正。